归乡路上,这些“黑科技”护您平安

2023-01-19 08:37 来源:光明健康  阅读量:18929   

归乡路上,这些“黑科技”护您平安

匆匆忙忙,兔年春节将至,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大幕已经拉开。

这次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次春运。在此期间,数亿旅客将乘坐飞机、铁路、公路和其他交通工具回家。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今年春运总客流预计约为20.9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

道路千条,安全第一。

无论你选择哪种旅行方式,和平永远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在这场春运热潮中,各种高科技被应用于安全领域,如毫米波和人脸识别。在保证乘客安全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守护了亿万人的回家路。

各种防爆装置:

利用特殊结构,巧妙地化解了危险。

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站点的角落里,通常会看到一个圆形的深色球体。这个“胖子”就是该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排爆“神器”——防爆球。

防爆球通常是乘客容易识别的防爆装置,一般采用球形封闭结构。处置炸药时,首先通过机械臂和炸药杆将炸药送入球体,然后关闭球体。当炸药在球罐内爆炸时,由高强度结构钢制成的罐体可以将爆轰产物密封在球内,这样就不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北理工爱尔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防爆设备部主任、高级工程师边萧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防爆球的防爆能力一般为2至3公斤TNT当量。其自身重量通常在1吨以上,因此通常需要与拖车配合使用。

类似于防爆球,防爆装置是爆炸式安全壳,桶形难看,需要“低调”。

与防爆球不同,爆炸容器通常是一个顶部开口的非封闭结构。当炸药在其中爆炸时,由高强度金属结构制成的罐体底部和罐壁会将冲击波向上引导,使爆炸能量从顶部排出,保护周围人的安全。爆炸容器的防爆能力一般为0.5-2kg TNT当量,自身重量超过300kg,通常需要一辆拖车的配合。

除了大当量、重的防爆装置,边萧冰说,当今防爆装置的一大发展方向是结构轻量化。比如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防爆毯,通常采用多层复合材料,由内外栅栏和毯组成,可以有效拦截爆炸碎片,将爆炸能量导向顶部。其防爆当量约为一枚手榴弹,自重通常不到30公斤,便于移动。

此外,边萧冰介绍,最新的轻量化防爆产品包括柔性爆炸安全壳、刚柔复合爆炸安全壳等,可与多种不同的防爆场景结合使用。例如,柔性爆炸安全壳包含多孔吸能泡沫和防爆阻燃液体,并采用高性能纤维结构设计。爆炸时,其内部的多孔吸能泡沫和防爆阻燃液体可以有效吸收和转化冲击波能量,然后高性能纤维结构可以完全拦截碎片。

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

非接触式精确检测,加快行程

不超过2分钟,这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试行非接触式安检后,旅客通过的速度。

2021年9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成为国内首家试行“非接触式自助安检”模式的机场。有了这种安检模式,旅客只需解下腰带和鞋子,进入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将随身物品和行李放入CT安检设备,无需单独取出笔记本电脑、雨伞等物品。检查结束后,如果机器没有发出警报,乘客可以快速通过。一般情况下,整个安检不超过2分钟。

在非接触式安检中,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和CT安检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近年来安检领域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梁步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虽然毫米波在安检领域的应用并不多见,但在雷达探测、无线通信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许多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通常都装有毫米波雷达。”梁步革介绍,毫米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为1到10毫米,所以称为毫米波,频率很高,通常在30到300赫兹之间。

梁布革说,正是因为毫米波短、频率高、带宽大,所以分辨率高,可以广泛应用于物体探测。而且毫米波的波长更短,使得设备天线的尺寸更小,因此可以减小毫米波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此外,梁布革表示,毫米波设备的制造非常便于芯片制作,即可以将各种元器件集成在芯片上进行量产,可以快速降低成本。"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毫米波设备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补充道。

但是毫米波也不是没有缺点,探测距离短是它的“硬伤”。

梁布革说,相比传统雷达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探测距离,民用毫米波探测设备的工作距离一般只有几百米,只能用于近距离目标探测。而人员安检正是毫米波“扬长避短”发挥其技能的绝佳场景之一。

同时,与安检领域广泛使用的金属探测器相比,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金属探测器通常是利用金属本身会引起电磁感应或者霍尔效应的原理来探测金属物体,这是一种被动式探测器。毫米波设备是一种主动探测器,通过主动发射毫米波,然后分析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后一种检测更准确。”梁布革介绍。

因此,安检领域使用的毫米波设备不仅可以检测金属物体,还可以检测陶瓷刀、塑料刀等非金属物体。

同时,梁布革补充道,虽然精度高,但是毫米波设备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毫米波产生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功率较小,影响大致相当于手机对人体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心。”他说。

如果说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只是安检领域的“新人”,那么CT安检设备应该算是“老人”了。

CT安检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医院使用的CT成像仪基本相同,即利用X射线、γ射线等重射线的强穿透性实现物体内部成像。

X射线的频率不仅远大于毫米波,也高于可见光。“频率越高,单个光子的能量越大,因此可以穿过物体进行精确的穿透成像。”同时,梁布革表示,CT安检设备在工作时通常是分层成像,最后层层叠加形成物体的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安检员可以利用360度旋转判断图片和切片等功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形状复杂的堆叠行李物品,提高开箱的准确性,缩短开箱时间。

人脸识别系统:

可以实现人与包的对应,方便提取行李。

除了“硬核”安检设备,得益于多种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还有一套软件系统为春运高峰的出行保驾护航。

此前,国内多家机场宣布在值机和安检中采用智能人脸采集比对技术。旅客可以自助完成人卡检查,大大加快了登机速度。

同时,人脸识别系统还可以与安检信息管理系统和旅客随身行李处理系统无缝对接,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旅客安检信息和旅客行李信息进行绑定,实现人包对应,方便旅客托运和提取行李,也方便登记和追查非法物品,提高安检准确率,实现快速倒查。

此外,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当工作人员佩戴具有AR技术的眼镜时,还可以利用其人脸识别功能识别旅客的登机信息,快速找到要登机的旅客,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与安全研究所所长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具体过程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图像检测、信息预处理、人脸特征点提取和人脸匹配/识别。但是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原理上是相似的,主要区别是不同设备采集的图像质量不同。

“比如取景范围、图像像素、图像格式等。,而图像质量的差异会对图像匹配的准确度和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颜对说道。

说到人脸识别,信息安全一直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颜认为,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主要来自后台数据库和被识别的信息存储系统。”颜认为,控制人脸识别信息泄露风险,主要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加强防护。相关企业必须按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并遵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在技术层面上,重点在物理环境、主机系统、应用系统、业务数据等方面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在管理上,要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建设、安全运维等角度加强安全管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